空間導讀
特展

國寶聚焦
國寶聚焦
open

國寶聚焦

展覽日期:2023.01.05~2023.03.26
陳列室:北部院區 第一展覽區 208

本院典藏的文物,依據《文化資產保存法》分為「國寶」、「重要古物」和「一般古物」三種。國寶雖然也經常安排於各種展覽中展出,但為了讓來訪者不論何時到院都有機會深入欣賞國寶,故專闢一室推出「國寶聚焦」系列展覽,每季選展一件書畫國寶於此專屬的展間展出。

蘇軾〈致知縣朝奉尺牘〉為北宋文豪蘇東坡存世墨蹟當中最晚年的一件作品,素有「絕筆」之稱,也是院藏「國寶」等級的文物之一。尺牘,也就是今日所謂的書信,受信人據考是蘇軾好友杜孟堅。他在寫這封信的時候,心境如何?人在哪裡?書法的藝術表現又當如何欣賞?希冀透過本展文圖並陳的鋪陳和展示手法,得對蘇軾其人其藝有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。

close
「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珍藏」暨「明清宮廷藏書」
「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珍藏」暨「明清宮廷藏書」
open

「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珍藏」暨「明清宮廷藏書」

展覽日期:2023.03.11~2023.07.16
陳列室:北部院區 第一展覽區 103、104

梵蒂岡宗座圖書館係教宗藏書所在,成立於十五世紀中葉,旨在彙集「所有足以榮耀教宗與教廷之拉丁與希臘文字作品」,「為知識分子提供共同的便利」,為全球歷史最悠久、最重要的研究圖書館之一。館藏除神學、宗教作品之外,文學、史學、藝術、法學、哲學、科學等類著作亦極浩博,尤以舊抄本、古印本最具特色,素負「文明寶庫」、「人類記憶」盛譽。

與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發展時期相當的中國明清兩代皇室藏書,論質論量均頗為可觀。明代宮廷藏書集中了宋代以降皇室舊藏菁華,兼以諸帝多次訪求天下遺書,內府刻書亦盛,藏書規模遠勝前世。清承明代遺緒,猶不斷博采充實,復經康乾百餘載興盛文教之蓬勃發展,內府纂修編刊圖籍尤不遺餘力,禁城殿閣藏書益趨宏富,可謂為中國宮廷藏書史的鼎盛時期。

本院舉辦「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珍藏」與「明清宮廷藏書」兩項展覽,乃首度同時展陳西方與華夏歷史文化脈絡中的珍稀古籍,期使觀眾對於羅馬教廷與中國皇家藏書文化之異同獲致進一步瞭解。前者依時為序,藉由各階段入藏的圖籍文物,勾勒梵蒂岡宗座圖書館自肇建以迄今茲的發展圖景;後者與之互映,以明、清兩代內府收藏、編纂、刊印的代表性古籍珍本,介述其典藏遞嬗源流、內容及特色。

close
避暑山莊:清帝國多元統治的縮影
避暑山莊:清帝國多元統治的縮影
open

避暑山莊:清帝國多元統治的縮影

展覽日期:2022.09.24-2023.02.05
陳列室:北部院區 第一展覽區 103、104

避暑山莊,又稱熱河行宮、灤陽行宮,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(1703)。它不僅是清代皇家園林中佔地最廣,更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皇家行宮。山莊的興建,顧名思義,是皇帝每年前往的一處避暑勝地,但它本身的意義絕不僅限於此。由於山莊所在的熱河地區,大部分為蒙古游牧之地,屬於大清帝國面向北亞前沿之地。每年約自五月至九月間,皇帝駐蹕山莊避暑,秋獵行圍,並接見蒙藏活佛與王公貴族,外國使節也因皇帝駐蹕之處前赴山莊覲見,帝國許多關鍵決策都是在皇帝駐蹕山莊時下旨施行。避暑山莊在帝國上的地位,毫無疑問,已然成為紫禁城之外,帝國的第二政治中心。

隨著山莊地位日益重要,大清皇帝歷經數代用心經營,其所在行政區域的擴大、沿途行宮的修建、山莊景觀佈局的規劃、門樓亭閣建築的設計,以至圍場設官管理等方面,莫不反映出大清帝國統治上滿蒙漢政制、內地與邊陲文化、藏傳佛教與中原信仰宗教等各方面多元、多樣的特色。因此,本展覽將以六個單元-「治園如治國:微宇宙的大清帝國」、「統治者身分的多樣性」、「多元宗教政策」、「地方政制的多元特色」、「語言文字的多樣」及「政治與禮儀」,精選院藏代表書畫器物文物及相關檔案文獻,透過圖文介紹,逐一呈現清代避暑山莊的特殊意義。

「一座山莊志,半部清代史」。盛清之世,當皇帝一行跨越長城,塞北各地蒙古王公相繼派員路上迎駕,長隊列陣,彼此互動問候,當年的戰爭烽火,早已煙硝雲散。大清皇帝對山莊的經營,積極拉攏蒙藏各方領袖,帶動熱河地區的繁榮,呈現萬邦來朝,帝國內多元文化揉合的特色。

close
寫盡繁華-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
寫盡繁華-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
open

寫盡繁華-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

展覽日期:2022.10.05~2023.03.21
陳列室:北部院區 第一展覽區 202、204、206、210、212

明代重要的史家與文學家王世貞(1526-1590),著作等身。熱愛藝文活動,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文化領域。他觀察並記錄下十六世紀的大明繁華。本展覽將展現王世貞精彩的一生與他的志業,進而一窺晚明的文化盛況,認識當時充滿創意與多元競爭的文化生活,並經由王世貞的史家之眼,透視繁華下的文化底蘊。

少年得志的王世貞,22歲便考上進士,但卻在34歲時遭遇巨變。父親王忬(1507-1560)慘遭陷害後,他淡出政治圈,之後多數時間留在家鄉,從事著述、遊歷、交友、賞鑑等活動。他擁有不少收藏,對造園、書畫、古籍、陶瓷、緙繡到珍玩等,都有深入涉獵。

主導文壇二十年的王世貞,特別推崇晉唐法書、宋畫、宋瓷,並主張以圖證史。他提出「畫史五變」的概念,清楚點出風格的時代變化。對於當代的藝術、工藝創作,王世貞也多有評論。他於書法特別推舉「吳中三家」、辨析緙絲作偽現象、批評當時明官窯盛行的狀況,都顯示出他具有敏銳的眼光與不趨流俗的見解。

在當時的區域競爭中,他帶領蘇州,與徽州、松江等新興勢力,進行精彩多樣的文化角力。豐富文采加上具有史觀縱深的評論,使王世貞受到眾人推崇,成為文化品味認證的權威。再透過創製園林、鼓吹宗教信仰、發掘被忽視的紀實山水、倡導新風尚的紀遊圖繪等,更帶起一片流行新風潮。

他認為「天地間無非史而已」,因此專注於蒐集、整理史料,具批判性又豐富的著述成為後世撰修《明史》的基礎材料,也藉由他的史家之筆,寫盡世間繁華,並藉此報得父仇。透過全面觀察與深入評論各種藝文發展,他為後世紀錄了大明盛極一時的文化盛況。

近年來學術界有關王世貞的研究相當熱門,本院豐富的典藏恰可展現王世貞的一生志業,展現他如何以自身天賦與文化資本優勢,以史家的宏觀視野留下許多影響後世的言論,積極主導各式藝文活動,從而塑造了一個時代的文化圖景。

close
閑情四事─插花、焚香、掛畫、喝茶
閑情四事─插花、焚香、掛畫、喝茶
open

閑情四事─插花、焚香、掛畫、喝茶

展覽日期: 2022.09.16~2022.12.18
陳列室:105

古今講究生活質感與情調的人,總會為平淡無奇的日常,製造一些起伏和趣味。今天仍然有人雅好的插花、焚香、掛畫和喝茶,長久以來就有人樂為此道,甚至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的時光。

從傳世的文獻、器物與書畫,可以看出十二世紀的宋代人插花時,分外講究花器與花材的搭配。品香的同時,還要講究個人專屬的味道。而且,掛畫除了美化居家環境之外,更重要的是創造一個走入其中的優雅空間。朋友相聚,人多舉辦以點茶為主的茶席宴會,獨飲或人少時,則以古意盎然的煎茶展現格調。

這個展覽以插花、焚香、掛畫、喝茶為題,分區展示,希望通過文物之間的串聯,呈現十二世紀前後,人們關注四件事的想法和付諸行動的各種表現。透過模擬再造的環境氛圍,邀請大家一起前來體驗古人的花、香、畫、茶世界。

close

空間導讀
常設展覽

慈悲與智慧—宗教雕塑藝術
慈悲與智慧—宗教雕塑藝術
陳列室:101
open

慈悲與智慧—宗教雕塑藝術

陳列室:北部院區 第一展覽區 101

佛教造像因信仰而產生,透過與佛典相應的圖像特徵,並結合時代流行的信仰內容,以傳達宗教的精神內涵。信徒們發心造像以積德祈福;修行者觀想造像以得定慧;而法會中則以莊嚴的造像,凝聚對佛法世界的嚮往。

單尊造像中,常見有佛、弟子、菩薩、護法神等。佛是信仰的中心,代表覺悟者。弟子隨侍佛側,以僧侶為造型,親炙教誨,佛滅度後,傳遞佛法。菩薩則以太子形象為造型,雖具佛智,但為濟度眾生故,不忍入涅槃成佛。而護法神以忿怒相、鎮懾內外魔,以上諸像與代表涅槃的塔,共同建構出佛教信仰的基本樣貌。

佛教造像除傳達宗教信仰外,文物本身同時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。北魏的樸實稚拙,唐代的飽滿生動和宋代以後的親切平易,一方面展現不同時代的工藝水準,一方面說明造像主導者的美感訴求。因此,欣賞佛教造像,不僅能體驗其宗教的善,同時更能透過雕塑藝術,感受其普世之美。

close
集瓊藻—院藏珍玩精華展
集瓊藻—院藏珍玩精華展
陳列室:106
open

集瓊藻—院藏珍玩精華展

陳列室:北部院區 第一展覽區 106

「集瓊藻」是乾隆皇帝所藏一件多寶格的名稱,意指蒐羅眾多珍貴美好的物品。本院所藏珍玩類的文物,包括琺瑯、服飾、文具、漆器、法器、雕刻、多寶格等項,種類紛繁,品質精良,且數量豐富,呈現清宮典藏的重要面向。本展覽以「珍」與「玩」為展覽主軸,「珍」是指材質珍貴稀有、工藝技法高超罕見;「玩」則指造形構思巧妙、製作精到古雅,令賞玩者愛不釋手。

本院珍玩類藏品,多數源自宮廷生活用器。有的用於祭祀儀式,有的作外交餽贈用;有典禮中佩帶的裝身器,也有閨閣內堂梳妝品;有的是廳堂上的陳設或文房几案的用具、休閒把賞的巧玩,還有收納多寶玩器的箱匣等,無一不是設計巧妙、工藝精緻。

珍玩類的材質常作複合性的組合,以金銀、寶石、竹木牙角、硯墨等為主,也包含銅、瓷、玉材巧作,多種材質兼容並用,且搭配多種工藝技術於一,呈現工藝極致之美。至於其裝飾題材,不時地穿插歷史典故、民俗傳說、吉祥圖案,深刻浸潤於中國文化底蘊間,營造生活中的端莊、文雅與趣味。

close
摶泥幻化—院藏陶瓷精華展
摶泥幻化—院藏陶瓷精華展
陳列室:201、205
open

摶泥幻化—院藏陶瓷精華展

陳列室:北部院區 第一展覽區 201、205

陶瓷,是文明的象徵。從採石製泥、拉坯成形、施釉敷彩,至入窯燒成,軟泥轉變成了堅硬的陶瓷,恍如質材幻化。每件作品背後的文化因素,讓造形、釉色和裝飾紋樣呈現出豐富多元的面貌。帝王、監造者、工匠和使用者,共同形塑出時代的風格。陶瓷器吸引人之處,在於它們呼應著淵遠流長的歷史記事脈絡,同時也從窯業發展網絡中反映出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的現象。

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的陶瓷器,多數承接自清代皇室典藏,再輾轉播遷來台。這些來自北京、熱河和瀋陽三處皇宮的陶瓷器,皆有清楚的典藏號可以追溯出它們原來陳設之所在,形成與其他公私立博物館截然不同的特色。例如:宋以前的陶瓷器,本院收藏不豐,然而卻擁有傲視全世界的宋代名窯、成化鬥彩、盛清的瓷胎畫琺瑯,以及明清各朝的官窯瓷器。

本展覽乃根據本院典藏切入,觀察各個時期、各個窯口的不同釉彩變遷,及官樣裝飾在不同階段的發展。整個展覽依序分成「新石器至五代」、「宋~元」、「明」和「清」四個展區展出。「新石器至五代」呈現陶瓷器由原始到成熟的階段。宋金元時期則從生活美學的角度,來看各個窯口瓷器的裝飾與美感。明朝部分旨在陳述景德鎮御器廠的成立,燒造瓷器成為國家大事,而地方民窯亦與之競爭市場。清朝部分,呈現康雍乾三朝皇帝親自指揮御窯廠,官樣影響發揮至極致的現象;隨著國勢式微,終導致晚清的官樣作品混合著民間趣味。

陶瓷足以作為人類活動的見證物。此次展覽,除了讓觀眾了解中國陶瓷發展梗概之外,更希望藉由展覽引來交流與迴響,讓歷史典藏能再蘊釀出源源不絕的新發想。

close
貴冑榮華—清代家具展
貴冑榮華—清代家具展
陳列室:108
open

貴冑榮華—清代家具展

陳列室:北部院區 第一展覽區 108

傢俱,兼具造形與實用的雙重藝術,一如空間的五官,當眉眼的樣子定形並安好位置,空間遂有了美醜、表情與氣質。

中國傢俱的發展,約在十五到十七世紀攀上高峰。當時,匠人運用紫檀、黃花梨等質感堅實、細緻的硬木,參酌文人的品味,以猶若書法般之線條設計造形和結構,於是所謂「明式傢俱」遂展演出簡練中見素雅;妍秀中見勁挺的風韻。十八世紀,隨著宮廷大量的需求,皇室的影響力驅使清代傢俱逐步向穩重、威嚴,甚至是華貴、縟麗的氣勢轉化,講究裝飾性,充分運用雕、嵌、描、堆的技法,時而加入些許西方的素材。

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著一批主要來自清代恭親王府的紫檀木傢俱。紫檀自古就是名貴的木材種類,質地最堅;份量最沉,色澤或不如黃花梨那般華美亮麗,入眼卻是一種非常靜穆沉穩的感覺。而這些傢俱雖源自一處,其時代風格卻包含了從十七到十九世紀者,所以原本並非全然成套。但順應現代混搭的流行風,本展覽仍嘗試相互組配出分屬兩種環境的組合:一是熱鬧的起居之室;另為寧靜的文房之所,並且參考清代院畫中的場景,置入各色書畫、清玩及陳設器,讓本來失去了真實環境,而侷促在展櫃裡,角色變得有點模糊的文物,重新歸屬到原本的空間中。

close
南北故宮 國寶薈萃
南北故宮 國寶薈萃
陳列室:302
open

南北故宮 國寶薈萃

陳列室:北部院區 第一展覽區 302

本展覽不定期替換展出〈清 翠玉白菜〉、〈清 肉形石〉、〈清 乾隆 金甌永固杯〉、〈清 乾隆 玉燭長調燭臺〉、〈清 玉園蔬圖筆筒〉、〈漢 銅熊尊〉、〈清 乾隆 玉熊尊〉等院藏名品。目前VR中展陳的是〈清 翠玉白菜〉與〈清 肉形石〉。

close
吉金耀采—院藏銅器精華展
吉金耀采—院藏銅器精華展
陳列室:305、307
open

吉金耀采—院藏銅器精華展

陳列室:北部院區 第一展覽區 305、307

中國青銅時代開始於夏代晚期(約西元前十七世紀初),歷經商、西周、至東周,前後一千五百年左右。秦、漢以後鐵器興起,但銅器仍沿用不替。

珍貴的青銅鑄器只有貴族才能使用,所謂「國之大事,在祀與戎」,青銅除了部分用來鑄造兵器、樂器外,主要鑄成祭祀容器,以盛裝祭品、獻祭祖先,祈求家族生命之綿延不絕;而經由祀典中禮器陳設的多寡,也突顯了貴族的身分與階級。銅器,是構成商周貴族社會中最重要的禮器。

商周時代(1600-220 B.C.E.)是中華文化建構的重要時代。政治上,由政權與神權合一,轉為禮教和人文意識之覺醒;物質上,青銅冶鑄的發達,開啟了禮兵器用的新紀元;工藝技術的突破,促成了百業的勃興;精神上,將國之大事的「祀」與「戎」,透過銅器的造型與紋飾,寄託對天神祖先的敬畏和心靈的溝通,也經由「銘文」的鑄刻,實錄了當時祭饗、征伐、賞賜、冊命等場景。

青銅文明,在鐘鼎彝器的「禮與樂」中讚揚;在立功祭祖的「祀與戎」中頌讚,在周人範鑄紀銘的「其命維新」與「郁郁周文」裡娓娓訴說;歷經東周繁華絢麗的新階段;到秦漢的統一,銅器雖逐步退出禮制的中心,卻轉化成為一種典型,更加的深入思想、文化的底蘊,而中華文化之美,即深藏在此一器一物之間,致廣大而盡精微,極高明而道中庸。

close
敬天格物—院藏玉器精華展
敬天格物—院藏玉器精華展
陳列室:306、308
open

敬天格物—院藏玉器精華展

陳列室:北部院區 第一展覽區 306、308

玉,當您觸摸它時,感到的是冰涼與堅硬;當您凝視它時,看到的是柔美與溫潤。世界上沒有任何物質,比它更經得起歲月的洗禮,也沒有任何物質,寄託了中國人如此多濃厚的情感與深邃的理念。

遠在七、八千年前,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先民,從掘土、伐木等生活歷練中,認識了「玉」是「美而不朽」的石頭;它散發春陽般的光澤,令先民相信美玉含有豐富的「精氣」,也就是「能量」。將美玉按照心目中陽、陰二氣運行的模式,琢磨出圓璧與方琮,甚至雕刻出神祇、祖先的模樣,刻畫上「密碼」式的符號,希望經由「制器尚象」發揮「同類感通」的法力,與天帝對話。他們相信萬能的天帝將神秘的生命力經由神靈動物的傳遞,才降生了人類。從「萬物有靈」的思維中,發展出中國特有的「龍鳳文化」。

歲月悠悠,隨著社會進步,人文主義抬頭,遠古先民迷信美玉具有特殊「靈性」的思維逐漸蛻變。配戴雕琢龍、鳳、虎、鷹的玉飾,原本是為了彰顯自身氏族特有的神靈秉賦,也就是天生的「德性」,此時也被儒家詮釋為美玉具備仁、義、智、勇、絜等「君子之德」。

六朝、隋唐時,接受了一波波來自異域文化的洗禮,玉器藝術有了極大的改變。褪去以玉通靈的神秘色彩、擺脫以玉比德的儒學教條,宋、元時期文人階層形成,他們熱衷認識自然,協調人文,追求寫實、求真的藝術精神。但在追慕古禮、強調法統的心態下,又興起了玉器的仿古風。玉雕呈現宋元文化的精華。

明、清二代是多項工藝技術日益精進的時代。明中期以來江南經濟高度發展,在文人富商贊助下,玉雕益加精雅細緻。十八世紀後半,清代征服回部,直接控制和闐玉料的開採;對西南的開發也導致緬甸翠玉的輸入。由於皇室的主導下,清代玉雕空前繁榮。

總之,近八千年的發展,玉雕具體地展現了華夏民族敬天法祖的宗教倫理,中世紀以後,形神兼備的寫實手法達於高峰,說明中國文化中重視格物致知的治學傳統。「敬天格物」詮釋了我們的民族特性,也說明了中華古玉最深層的內涵。

close

空間導讀
院區

至善園
至善園
open

至善園

至善園占地五千六百八十七坪,擷取中國傳統造園經驗,構築出具有豐富文人氣息的仿古宋明庭園景緻。有人形容中國庭園有如一首委婉迴環的詩,或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長卷,在飽覽故宮文物菁華之餘,不妨放鬆心情,徜徉於古代文人的理想世界!

close
華表大道
華表大道
open

華表大道

當遊客抵達故宮山下廣場,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壯闊的華表大道,從氣勢非凡的「天下為公」牌樓、如守衛般分踞兩側的巨大銅獅、兩側高聳的華表,至中央步道端景的巨大方鼎,皆是遊客拍照取景的最佳地點呢!

close
第一展覽室(正館)一樓
第一展覽室(正館)一樓
open

第一展覽室(正館)一樓

大廳中央為前往展覽陳列室的入口,兩側皆設有售票處,右側另有物品寄存處及閒居賦,背包、旅行袋、行李箱等在參觀展覽前皆需寄存,同時,寄物處也能免費租借輪椅、嬰兒車;閒居賦備有座位區,販售咖啡、茶飲、蛋糕等輕食小點,供民眾在此小憩。左側為語音導覽服務處,提供定時導覽及導覽機租借服務,用心規劃的導覽內容絕對讓這趟博物館之旅更加收穫豐富!

close
第一展覽區(正館)B1
第一展覽區(正館)B1
open

第一展覽區(正館)B1

為大客車及遊覽車主要上、下車處,團體語音及售票皆設於此,入口左側的兒童學藝中心,為5-12歲學童與親子互動之藝術教育空間,結合實體與多媒體的互動展示設計,讓學童得以透過觀察、思考、動手、遊戲、體驗等方式,親近了解故宮文物,並從中探索發現古今生活的連結。右側則為博物館商店-多寶格,販售故宮出版之書籍、文物複製品及精美的文物衍生性商品。一旁並設有郵局,提供民眾寄送郵件及提款等服務。

close